黑龙江省黑河市,中国家门口的16万“犹太领地”,昔日领土重现

黑河 更新于:2025-07-03 06:18
  • 婧雅19
    中国家门口,存在一个居住着16万人的“犹太领地”,这片土地,曾经属于我们。

    在黑龙江省黑河市的对岸,俄罗斯远东地区存在一个特殊的行政区,犹太自治州。

    这个面积达3。6万平方公里的地区,与我国仅一江之隔,却承载着复杂的历史记忆。

    当地常住人口约16万,其中犹太人口不足2000人,却保留了独特的文化印记。 
     
    犹太自治州的设立要追溯到苏联时期,1928年,苏联政府决定在远东地区划定一片土地作为犹太人的聚居地。

    这一决策既有安置犹太人口的考虑,也带有开发远东边疆的战略意图。

    首府比罗比詹市建于1937年,其名称源自附近的比拉河与比詹河,在俄语中意为“两河之间”。  

    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中国有着深刻联系,1858年签订的《瑷珲条约》将黑龙江以北的大片领土划归沙俄,其中就包括现今犹太自治州所在区域。

    条约签订前,这一带是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渔猎区,清政府在此设有巡逻哨所。

    如今在犹太自治州的博物馆里,仍能看到19世纪中国渔民使用的工具和服饰。 
     
    犹太人在此定居的过程充满艰辛,首批移民在严酷的西伯利亚冬季中艰难求生。

    1934年,该地区正式升格为犹太自治州,成为苏联境内唯一的犹太民族自治实体。

    政府希望在此建立“社会主义犹太文化中心”,推广意第绪语和犹太传统文化。 
     
    现实发展却与初衷有所偏离,犹太人口比例从1939年的16%持续下降。

    苏联解体后,大量当地犹太人选择移民以色列,如今走在比罗比詹街头,虽然还能看到犹太教堂和意第绪语路牌,但居民构成已相当多元化,包括俄罗斯人、乌克兰人、朝鲜族等多个民族。  

    这个自治州的经济以农业和矿业为主,当地大豆产量占远东地区重要份额,金矿开采也是支柱产业。

    与中国黑河市的边境贸易逐年增长,2022年双边贸易额突破1亿美元,农产品和建材是主要交易商品。  

    文化交融在这里随处可见,当地饮食文化融合了犹太、俄罗斯和东亚特色。

    比如传统犹太面饼“哈拉”会搭配俄式红菜汤,餐馆里也能点到改良版的中式炒面。

    中俄两国在该地区的合作日益密切,近年来双方在教育、医疗、旅游等领域开展多项合作。

    犹太自治州与中国高校建立了留学生交换项目,哈尔滨医科大学还在比罗比詹设立了中医诊疗中心。  

    站在黑河市的江边眺望对岸,犹太自治州的轮廓清晰可见。

    这个特殊行政区的存在,既是历史变迁的见证,也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一个缩影。

    这里展示了俄罗斯多元文化的包容性,而对于中国人来说,这片土地更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和现实联系。  

    信源:
    《西伯利亚移民史》
    《文化遗产保护清单》
    《中俄地方合作白皮书》#MCN微伙伴计划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