俄总理米舒斯京黑龙江畔目睹对岸中国,紧急下达震撼“死命令”

黑河 更新于:2025-07-22 07:52
  • 张红岩
    俄总理在黑龙江边上,看着对岸的中国,当场下达一条“死命令”
   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去了黑龙江边上那个叫卡尼库尔干的口岸。隔着江就能望见中国黑河市,他站在那儿看了好久。当场拍板说年底前必须把口岸永久设施建好,否则运输量上不去,这命令谁都得听。

    这事儿透着股急劲儿。卡尼库尔干口岸对面的黑河市,早就把跨境大桥、现代化联检楼建得齐齐整整。俄罗斯这边呢,据说还在用临时搭建的板房通关,冬天漏风夏天漏雨,货车排队能排到几十公里外。两边一对比,就像农村土路对着高速公路,想多做生意都受窝囊气。

    米舒斯京站在江边望对岸的时候,心里肯定不是滋味。去年中俄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,光黑龙江这条线就占了近三成。可口岸设施跟不上,就像水管子被堵了一半,再多的水流也淌不过来。中国这边的水果、电子产品想快点运过去,俄罗斯的木材、矿产想及时送过来,都卡在这最后一公里上。

    “死命令”背后是真着急了。西方制裁下,俄罗斯的外贸渠道越收越窄,东边的中国市场成了救命稻草。以前总想着慢慢来,现在看中国那边的货轮一艘接一艘,铁路专线一趟接一趟,再不动真格的,这块肥肉就要飞了。年底前建好永久设施,说白了就是想赶在冬天封江前抢时间,不然等江面冻住,靠轮渡和浮桥更慢。

    有人说这是俄罗斯终于放下了架子。过去总觉得自己是欧洲国家,对东边的合作不上心,口岸建设拖拖拉拉。现在欧洲市场进不去,才想起东边的好处。可建口岸不是搭积木,得有资金、有技术、有工人。俄罗斯自己的建筑企业受制裁影响,缺设备缺材料,说不定还得请中国公司帮忙,这面子上多少有点挂不住。

    黑河市的老百姓最清楚两边的差距。早上从黑河坐船到对岸,俄罗斯那边的通关窗口还是人工盖章,中国这边早就扫码验关了,光这一项就能差出半小时。生意人就怕耽误时间,一批新鲜蔬菜多等一天就少赚一天的钱,时间长了,谁还愿意走这条道?

    米舒斯京这道命令能不能落实还得看真章。俄罗斯的官僚体系效率出了名的慢,今天拍板明天可能就拖黄了。但这次不一样,外贸数据摆在那儿,再拖下去,连远东地区的州长们都不答应——他们的饭碗全指望这条贸易线呢。

    其实两边都明白,口岸建好了是双赢。中国能更方便地拿到能源和资源,俄罗斯能把东西卖个好价钱,还能带动远东地区的就业。隔着一条江,早该亲如街坊,偏偏被这些硬件设施绊住了脚。

    现在就看年底能不能拿出真东西。是建个像样的联检大楼,还是随便弄个棚子应付事,大家都盯着呢。毕竟生意场上,光靠命令没用,得拿出实实在在的便利,人家才愿意把生意往你这儿带。

   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