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布衣18226489
![]()
者困局:无罪判决三年后 前科案底仍在系统沉睡
2025年8月,黑河市民梁金龙发现其母席志丽的《无犯罪记录证明》仍显示案底——这源自七年前震惊当地的“五龙公司恶势力案”。该案13名被告虽已于2022年1月全部改判无罪,但司法系统与户籍档案间的断层,仍在现实中掀起涟漪。
这场历时四年的拉锯战始于2018年5月,五龙公司负责人梁明因涉嫌非法拘禁被刑事拘留。随后包括其亲属、员工在内的12人相继卷入,被指控犯有强迫交易、破坏生产经营等八项罪名。黑河市爱辉区法院当年11月一审宣判,认定13人构成恶势力团伙,量刑最重者梁成龙获刑十一年半,席志丽因虚假诉讼罪判刑五年半并处罚金150万元。
被告群体持续上诉引发案件转折。2020年9月重审一审虽减轻部分刑期,但直至2022年1月大庆市龙凤区法院再审,才彻底推翻原判——司法文书明确指出,席志丽等人除本案外均无其他刑事犯罪记录,最终改判全员无罪并启动国家赔偿。
三年过去,梁氏家族发现无罪宣判未能穿透政务系统。席志丽通过“龙易办”申请证明时,仍收到标注“2018年爱辉区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”的《不予出具无犯罪记录证明通知书》。其子提供的多份回执显示,梁成龙案底锁定在已被撤销的一审判罚,其他人员如辛洪波等人的证明仅模糊标注“存在犯罪记录”。
法律界人士指出,根据《刑事诉讼法》第285条,改判无罪案件应立即消除犯罪记录。但实践中,法院判决与公安系统数据同步存在滞后性,需当事人主动申请更正。梁金龙表示,已向辖区派出所提交判决书要求修正,但当前政务流程尚未自动关联最新司法结论,部分年长当事人更因操作数字政务平台困难,陷入证明困局。
这场迟到的正名背后,折射出司法纠错机制与行政执行链条的衔接难题。当无罪判决遭遇系统沉没成本,蒙冤者仍在等待档案重归清白的那一刻。
-----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