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龙江黑河男子“借”妹妹50万娶妻,婚后不到一年真相揭晓

黑河 更新于:2025-09-09 03:47
  • 冬雨望秋
    黑龙江黑河,男子 “借” 妹妹的钱与妻子结婚,前前后后花了近 50 万元,结果不到 1 年,妻子就提出离婚。与妻子协商未果后,男子不慌不忙让妹妹将自己和妻子告上法庭,要求妻子和自己一起还钱。法院这样判!

    2023 年初,黑龙江黑河市的民政局门口,36 岁的王某攥着红色结婚证,侧头看身边比自己小 5 岁的蔡某,嘴角藏不住笑意。

    那时他还没说,这场婚姻从装修新房到办婚礼的钱,全是刷妹妹的信用卡、找妹妹转的账。

    他以为日子能安稳过下去,却没料到,不到 1 年,蔡某会提出离婚,而自己要靠妹妹起诉,才能让这笔钱有个说法。

    两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,第一次见面在黑河的一家小餐馆,王某话不多,却会主动给蔡某夹菜、添茶水,蔡某觉得这人踏实,一来二往便互生情愫。

    谈婚论嫁时,蔡某提了装修新房、要彩礼的要求,王某一口答应,还说 “我妈说了,房子、车库和装修都包了,你放心”。蔡某信了,没多问钱从哪来。

    可王某心里清楚,母亲韩某只是口头承诺,手里根本没那么多钱。眼看婚期临近,新房还没动工,他急得睡不着,最后硬着头皮找了妹妹:“妹,哥结婚差钱,你先借我点,以后肯定还。”

    妹妹疼哥哥,没多犹豫,把信用卡给了他,还陆续转了好几笔钱。装修材料是刷信用卡买的,地砖、木门、卫浴都是蔡某跟着挑的;

    彩礼 10 万是妹妹转来后,王某亲手交给蔡家的;连婚礼上的烟酒、宴席钱,也是从妹妹那拿的。蔡某全程没问过钱的来源,只以为是王家兑现承诺。

    2023 年下半年,两人办了婚礼,新房里的家具还是新的,墙上的婚纱照笑得刺眼,可日子却慢慢变了味。王某总说 “手头紧”,连日常买菜都要蔡某掏钱;

    蔡某问起当初承诺的车库,王某也支支吾吾。矛盾越积越多,到 2024 年初,蔡某实在忍不下去,提出了离婚。

    离婚协商时,蔡某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,王某却突然说:“分割可以,但我们有笔 50 万的债,得一起还。” 蔡某当场懵了:“什么债?我怎么不知道?”

    王某这才坦白,结婚的钱都是借妹妹的,现在妹妹要他还,这笔钱得算夫妻共同债务。蔡某气得发抖,觉得自己被欺骗了,协商不欢而散。

    没几天,蔡某收到了法院传票,王某的妹妹把她和王某一起告了,要求两人共同偿还 50 万借款。

    法庭上,妹妹拿出了一沓证据:信用卡消费记录,上面有装修公司、家具城的消费明细;

    银行转账截图,备注里有 “给哥结婚用” 的字样;还有一张王某签字的欠条,写着 “今借妹妹 XX 万元用于结婚,日后共同偿还”。

    “这些钱都是我借出去的,哥结婚要用,我才拿的,现在他们要离婚,总不能让我一个人亏吧?” 妹妹的声音带着委屈。王某坐在被告席上,全程点头:“确实是借的,我认可,该还。”

    蔡某却急得站起来:“我根本不知道有借款!婚前王某妈说房子、装修都包了,这些钱应该是他家赠与的!而且那 10 万是彩礼,怎么能算借款?”

    她还说,王某母亲韩某不识字,平时都用妹妹的银行卡,这些钱其实是韩某的,妹妹根本不是实际债权人,“这是他们串通好的虚假诉讼!”

    一审法院仔细核对了证据,发现蔡某说的 “赠与” 没有任何书面证明,王某母亲韩某和妹妹是两个独立主体,不能混为一谈。

    而且 50 万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,妹妹平白无故赠与这么多钱,不符合常理。不过,其中 1 万的消费记录看不清用途,3 万是韩某支付的新房税费,10 万明确是彩礼,这三笔钱不能算借款。

    扣除后,剩下的 35.9 万,都能对应到装修、买车库等夫妻共同生活开支上。

    最终,一审判决王某和蔡某共同偿还 35.9 万及利息,王某单独偿还 10 万彩礼的借款及利息。
    蔡某不服,提起了上诉。

    她在二审法庭上说:“我没签过任何借款协议,也没追认过,这债务跟我没关系!而且 35.9 万远超我们的工资水平,根本不是用于日常生活!”

    二审法官却注意到,装修时蔡某全程参与,车库的购买合同上有她的签字,这些消费都发生在婚姻存续期间,她实际享受了这些权益。

    根据《民法典》第 1064 条,夫妻一方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,属于夫妻共同债务,不一定需要双方共同签字。

    2024 年中,二审法院驳回了蔡某的上诉,维持原判。拿到判决书那天,蔡某站在曾经的新房楼下,看着窗户里透出的灯光,半天没说话。

    风吹过,带着黑河初秋的凉意,她手里的判决书,纸页轻轻作响。

    信源:裁判文书网、黑河中院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